我县乡土人才典型做法在 《河南组工通讯》刊发

编者按

今年以来,我县在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上下功夫,实施“三味”配方,引导乡土人才到农村大施所能、大展身手,探索出了一条服务乡土人才,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的发展之路,该典型做法被《河南组工通讯》2023年第9期采用。现予以转发,供参考。


initpintu_副本.jpg


全文如下:


濮阳县“三味”配方让乡土人才“活”起来


增添“新”味,把乡土人才聚起来。坚持把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引导乡土人才到农村大施所能、大展身手。将长期扎根农村的种养、加工专业户,农民企业家、能工巧匠和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员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,主动打好“乡情牌”,实施乡土人才回引工程,开展“千里访乡贤”等活动,不断扩充乡土人才“数量”。截至目前,全县各类乡土人才共计3.4万余人。激发“土”味,把乡土人才用起来。坚持从事业发展、岗位需要出发,组织致富能力较强的乡土人才与周边贫困群众结对帮扶,与急需种植、养殖、加工等不同类别指导的乡镇结成1+1N+1”的帮带小组,以送技下乡、上门服务等形式进行指导服务,不断释放乡土人才“能量”。截至目前,乡土人才开展种植、养殖、加工、物流等多种类型指导1500余次,新发展果蔬种植户150余户、养殖户120余户,受众群众达6万余人次。调浓“原”味,把乡土人才强起来。结合产业发展和乡土人才需求,组织乡土人才外出参观学习,及时更新知识、技术,不断提升乡土人才“质量”。同时,探索实施“党建+产业+人才”的乡土人才培养模式,把乡土人才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,把学历高、年龄轻、热爱基层工作的乡土人才吸收到村党组织书记队伍,以“人才项目”为引领,开展乡土人才结对帮扶活动,触发“培育一个人才、带富一个群体、兴起一个产业”的链式效应。截至目前,全县990名村党支部书记均为创业致富带头人,发展产业项目1300余个,直接带动4000余人就业。